4-11发展规划

嘉定区徐行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作者:徐行小学     更新时间:2018-01-09 02:29    

让每一个个体演绎生命的精彩

嘉定区徐行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16年——2020年)

序言

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为了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践行“绿色发展、乡土发展、错位发展”原则,聚焦课程改革,推进学校内涵特色发展,特制定本五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嘉定区徐行小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农村特色学校,有着辉煌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文化底蕴。校址毗邻城区,颇开风气之先。二十世纪60年代,借鉴“紧扣教材,精讲多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之经验,开展教育改革,一度有“小育才”之称。70年代,学校被列为嘉定县重点小学。80年代起,学校连续被评为县、区、市的文明单位。90年代始,成为上海市一期、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基地学校,本着张扬市级试验校的优势,体现引领、共享和发展的价值效应,对一期、二期课改作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课改经验,为兄弟学校走进课改提供了鲜活的材料,同时为区域培养了一批教育行政和业务骨干。2003年起,学校秉承传统,挖掘并深化办学内涵,整体架构“民族、乡土、智慧、活力”的学校文化,其中乡土文化课程建设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十二五”期间,学校秉承“构建幸福校园,追求内涵发展”的理念,对课改校本化建设再作深入研究探索,教师团队爱岗敬业、踏实创新,学生群体朝气活泼、轻松探究,办学质量和学校声誉直线上升。学校蝉联五届上海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获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全国优秀红领巾社团(草编社团)上海市中小学创新实验室重点跟踪项目、上海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上海市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研习暨非遗进校园十佳传习基地上海市心理辅导实验学校、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其中3年考核为嘉定区办学先进单位。“以绿色教育理念为引领:价值驱动,品质追求;精雕细刻,错位发展。把学校建设成具有浓郁民俗乡土气息的新型农村特色学校”的5年目标顺利得到实现。

 

二、办学优势

学校文化核心得以内化。在“为了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办学理念下,形成“民族、乡土、智慧、活力”的文化核心,深化“仁爱、敏学、强体、特立”的学校校训,追求“精雕细刻,错位发展”的办学法则,刻意“幸福自信、品学兼优、个性张扬”的培养目标。学校获嘉定区学校文化示范校称号。

学校发展研究有序推进。对二期课改实验作阶段性总结,出版专著——《课改:让师生共发展》;对乡土文化作课程化开发建设,出版专著——《乡土文化课程开发》;对学校文化作融入地方社会发展探索,出版专著——《徐行草编》;对文化创新和课程建设作质的研究,出版专著——《追求教育的品质》。

乡土文化课程形成体系。在“让每一个生命演绎童年的精彩”的课程理念下,寻找学校课程发展的优势,分析学校课程发展的空间与问题。从学校课程哲学角度出发,研究“绿色教育”的实质,描绘课程发展的愿景,确立课程构建的目标,形成课程建设的体系,丰富课程实施的内容,细化课程教学的评价。学校获嘉定区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基地学校称号。

教育创新内化自身需求。创新教育研究室策划指导并服务常态创新和特色创新,其中常态创新进行分层定位与开拓憧憬、项目管理与激励运行、民主多维与开放评价;其中特色创新策划“绿色•科技人文”文化理念下的子项目内涵化发展。5年立项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5项,区级重点课题6项,区级规划课题12项。其中《乡土文化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获上海市第十一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和上海市教科院第四届教科研成果二等奖。

师资建设定位素质发展。大专学历数11人,占教师数的22.4 %;本科学历数33人;占教师数的67.3%;研究生学历数5人,占教师数的 10.2%。中级职称 26人,占教师数的 53.1%;高级职称 5人,占教师数的 10.2 %。学校结合课改培养了一批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科学,善于钻研教材,勤于教育科研的骨干教师,5年培养区级学科带头人2名,区级教研和兼职教研员2名,区级骨干教师5名,区学科中心组成员6名,区名师工作室成员4名,镇级骨干教师16名。

 

三、问题剖析

来自文化内化方面的挑战。对于学校文化:架构有余,细化不足;实施有余,内化不足;活动有余,评价不足。“乡土”的坚守,“错位”的踏实,“品质”的追求,还需要理性并前瞻性定位,“民族、乡土、智慧、活力”核心理念下的框架体系及细节表述有待在专家的指引下进一步考证。

来自教师素质方面的挑战。团队向高素质可持续发展遭遇断层。教师知识结构以单一封闭的学科体系为主,一专多能及全科型教师总量不足。学科教师分布不均衡。骨干教师、学科把关教师总体匮乏。

来自学生来源方面的挑战。学校地理位置特殊,校区内适龄学生多因住房搬迁而入城区小学。农民工子女及离异家庭子女的增多,家庭教育的不力,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来自机制制度方面的挑战。制度健全,执行困难。教师的内外流动机制尚不健全,考核力度不够,未真正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未真正实施“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改革原则。

 

第二部分  目标定位

一、办学理念

绿色教育

1、概念叙述。绿色教育是指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改变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建立起新的发展观和价值观。绿色教育的主体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交融,培养科学和人文的精神,追求教育的灵性,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培养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学生的不断持续发展。

2、理念核心。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强调天人合一;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强调和谐均衡;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强调个性张扬;关注儿童的精神世界,强调心理健康;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强调主体意识;体现儿童的愉快与欢乐,强调寓教于乐;融合社区和家庭,强调开放整合;追求成长的生态平衡,强调可持续发展。
3、价值追求。追求三个特质:共趋性,潜移默化的共同愿景;共聚性,相互影响的交互渗透;共生性,合作激发的共赢创生。达到四个境界:绿色服务,注重对生命、资源、环境的服务;生态课堂,还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真情洋溢的世界,心向自然的情愫;趣味乐园,营造适切的学习环境,提供亲近的实践资源,渲染真切的乐趣情感;书香校园,开发知识和智慧资源,激发欲望和持久动力,实现精神和价值追求。

 

二、办学目标

以“绿色教育”为引领,坚守“乡土”,踏实“错位”,追求“品质”。把学校建设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有足够影响力的新型农村特色学校。

 

三、培养目标

1、本体性目标。

以“绿色教育”为引领:

━━教师培养目标:营造“教育与自然”融合一体的绿色和谐氛围:拥有教育主张,实践教育主张,反思教育主张。

①有教育主张。评价方式:主张印证。

②根据教育主张,网罗并筛选资料融入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审阅教案并观摩课堂。

③根据教育主张,借助教学基地,组织教育教学讨论、疑难问题解答并即时给予合理客观的评价。评价方式:审阅教案,倾听学生反馈。

④根据教育主张,指导学生学习,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评价方式:观摩上课、有相应教育教学策略与锦囊。

⑤根据教育主张,进行教育探索,形成富有见地的案例、论文、校本课程或专著。评价方式:约聘专家评审。

━━学生培养目标:营造“教育与自然”融合一体的绿色和谐氛围:有梦想,会探究,能生存,会合作。

①有成长梦想。评价方式:梦想印证。

②律身心健康。评价方式:参照体育与心理不同年龄评价标准。

③能实施梦想。评价方式:《梦想手册》记录。

④会实现梦想。评价方式:《梦想手册》记录展示。

⑤展梦想成果。评价方式:个性化综合展示。

2、特色性目标。

以“绿色教育”为引领:

①建构绿色微格训练模块,会生活。

②建构绿色校本课程模块,会整合。

③建构绿色活力课堂模块,会迁移。

④构建绿色创新团队模块,会创造。

3、条件性目标。

以“绿色教育”为引领:

①完善升华“绿色教育”校园立体文化环境。

②重构扩展“绿色教育”创新教育研究团队。

③深化丰富“绿色教育”乡土文化课程链。

④调整提升“绿色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内涵。

⑤充实分类“绿色教育”教育教学资源库。

 

第三部分  重点项目与特色项目

项目一:《朝花夕拾》绿色微格训练行动——会生活

(一)目标

建立乡土文化课程体系,以“爱与生命”贯穿始终;确立一个核心:以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训练精细化研究为核心;构建一个载体: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载体(《朝花夕拾》);围绕一个主题:以少先队“天天向上”争章行动为主题;确定四个重点: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过程、反馈、评价四个重点流程精细化方面做有益探索;凸显“四个”效果:目标更具体,载体更清晰,体验更真切、评价更实际。

(二)主要内容与措施

1有定格,细化行为准则,营造向上氛围。

“天天向上”行动讲文明。(A)倡导“三不三有四学”。“三不”即完成作业不拖拉,爱护绿化不破坏,勤俭节约不浪费。“三有”即心怀感恩有礼节,生活休闲有秩序,强健体魄有精神。“四学”即勤奋耐劳学小蜜蜂,遵纪守法学大雁鸟,整洁卫生学小白鸽,助人为乐学啄木鸟。(B)结合学生养成教育、行规训练重点,编写朗朗上口,富有教育意义的礼仪儿歌,让孩子在朗诵的同时感受礼仪美,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C)《微格儿歌》要成为学生学习礼仪、规范行为的蓝本,也将成为教师教育学生的“小秘方”,走近学生心灵的“彩虹桥”。(D)通过班队会、少儿广播、宣传栏,专题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时刻牢记铭言,诵读儿歌;通过“红绿领巾齐争章”活动,让每个学生做“天天向上”的文明徐小人。

2可操作,创建温馨教室,营造和谐氛围。

“天天向上”行动讲温馨。(A)注重温馨教室创建的多管齐下,总体强调“温馨四要素”,一讲伙伴有个好关系,二讲课堂有个好气氛,三讲你我有个好心情,四讲“家庭”有个好环境。(B)班级公约的制定,职责岗位的应生,温馨氛围的呵护,都建立在细节的捕捉上。(C)在师德建设中推行对学生的八条温馨承诺——对孩子微笑、与孩子交流、帮孩子明理、教孩子求知、让孩子自主、给孩子机会、为孩子着想、替家长分忧。(D)在课堂教学中推行“鼓励、表扬、互动”的三类温馨课堂用语,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品味句句真挚的话语,感受师爱温馨的关怀,交汇自我内心的渴望。

3、有反馈,强化考评机制,营造竞争氛围。

“天天向上”行动讲自律。(A)行规约束注重五个“一”,即:班班有一句口号,天天作一次提醒,周周纠一个陋习,月月上一个排行,人人树一个榜样。班级有项目、个体有目标。(B)坚持少先队自主管理和值日老师温馨辅导相结合,有检查、有记载、有跟踪、有督促、有公示、有评价、有反思。(C)大队部组织查找陋习、与陋习说再见主题活动。(D)在树立典型的基础上推广班级与个体的经验和事迹。

4、有调控,强调家校联手,营造互动氛围。

“天天向上”行动讲合力。(A)完善家校“联手微格训练行动”计划,家校共同关注细节养成。(B)调动家长委员会成员配合“微格教育”宣传发动和监督调控工作。(C)家校互动,开展礼仪儿歌与故事征集活动,宣传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指导良好学生行规的养成。(D)发扬“七点档通讯联系”的优良传统,体现呵护关怀。

5、可模仿,形成激励机制,营造发展氛围。

“天天向上”行动讲激励。(A)部门、条线找准并融合养成教育切入口,结合点面开展特色主题活动。(B)关注每一位学生行为养成的“阳光行动”包含五个主题:一是党团组织的“牵手摘星”主题,二是少先队组织的“达标争章”主题,三是德育室、教导处的“喜报揭榜”主题,四是党支部、校长室的“新星包装”主题,五是学生家庭的“两(三)代试比高”主题。(C)各主题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关注对学生个性的、点上的、闪光的细节动态发展捕捉,并作即时和阶段性激励评价。

(三)标志性成果

①结集绿色微格训练经验(案例)文集。

②创建上海市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

③蝉联2015-2016年、2017-2018年上海市文明单位。

 

项目二:《朝花夕拾》绿色校本课程行动——会整合

(一)目标

完善《朝花夕拾》乡土教育课程体系,围绕一个核心、整合多个项目、开发多重资源,打造富有农村气息的“绿色乡土课程”,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设置、课程学习和课程评价模式。

(二)主要内容与措施

1、丰富《朝花夕拾》基地内涵。全面打造“一园、一区、十馆”体验基地,加大园区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同时注入人文元素,提升乡土教育的载体内涵。向校园外扩展“绿色乡土课程”基地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形成校内外结合的新型的课程实施与运作模式。

2、完善《朝花夕拾》课程体系。以“仁爱、敏学、强体、特立”为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形成以“童心导航课程、童智乐学课程、童行健康课程和童性逐趣课程”为课程内容的框架体系。科学合理、有序推进课程设置,形成整合性、螺旋性、系列性的课程链式,通过教育资源的开发、教学计划的落实、教学评价的完善,形成低中高各阶段饱含农村特色的绿色教育课程体系。

3、优化《朝花夕拾》课程师资。鼓励全科教师、培训特长教师、吸纳退休教师、聘请社区技术人员,即实施以增强创新思维和创新教育能力为重点的教师校本“KT培训”工程,开展梯队式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重点在相关知识点培训、操作及指导方法培训和活动研究培训,确保课程的实施与成效。

4、丰富《朝花夕拾》课程模式。童心导航课程追求“生活”,追求“体验”,追求“内涵”。童智乐学课程追求“简单”,追求“灵动”,三是追求“开放”。童行健康课程追求“自信”,追求“感悟”,追求“全面”。童性逐趣课程追求“综合”,追求“经验”追求“实践”。

5、合理《朝花夕拾》课程评价。对于学生评价,一是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二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样性评价内容。对于教师评价,一看是否关注课堂的“温度”,即学生舒展的状态;二看是否关注课堂的“深度”, 即学生思维的状态。对于课程评价,一为给课程决策者提供信息反馈,二为课程执行者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做出适当的控制与调试。

(三)标志性成果

①形成《朝花夕拾》课程系列校本教材。

②结集《朝花夕拾》课程典型教学案例。

③集结《朝花夕拾》课程学生小论文集。

④完善《朝花夕拾》课程课程评价手册。

 

项目三:《朝花夕拾》绿色活力课堂行动——会迁移

(一)目标

实施“慧教学”战略,教师智慧教,学生智慧学。实践课堂教学管理精细化、教学实践校本化、教学评价多元化,完善绿色课堂有效教学体系。体现三个教学观:一是绿色活力课堂观,让教学功力显于课堂,教学理念生于课堂,教学智慧源于课堂;二是绿色课堂能力观,做到高效率、轻负担,教师投入,学生超越;三是绿色活力课堂特色观,教学设计有创意,思维方式有新意。

(二)主要内容与措施

1、深化核心理念,提高绿色育人的整体意识。(A)创设自由清新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师生在最小的压力和最大的功率中教与学,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B)创造绿色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平等中尊重信任别人,在合作中与别人友好竞争,在宽容与理解中凸显个性。(C)加强教师理论学习,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研究学生,以教学行为的改变来突现学生主体地位。

2、规范教学流程,关注教学五环节的一致性。(A)改进备课,提高课前预设的针对性。分析教材和学生,把握教学内容,为绿色课堂打造一方“沃土”,给予学生所需的充足养分。(B)改进上课,注重教学过程的实效性。努力营造以生为本的课堂,多给学生一个历练的机会,让课堂始终灵动着绿色的清新。(C)改进作业,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性。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让作业充满鲜活的个性和生活的气息, 给予学生广阔的自主作业空间。(D)改进辅导,突出学生分层的指导性。以情感交流为基础,用智慧与谦和优化每一位学生,用耐心与执着呵护每一个生命。(E)改进评价,强调评价结果的激励性。让学生在绿色生态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有氧”呼吸,积极而快乐地生长。

   3、聚焦课堂教学,构建绿色活力课堂新模式。(A)激发情感,引发求知欲望。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和谐自然地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以“趣、疑、美、奇”为引入点燃学生的情感与思维的火花。(B)绿色互动,引导主动探知。合理组织教材,提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谈论式、合作式等引发学生探求知识,推动智力和能力的发展。(C)运用新知,启发创新活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与思维的规律,养成创新思维习惯,举一反三,在质疑中给予新的刺激,把求知欲望延伸到课外。

4、精细教学管理,深入推进绿色活力课程改革。(A)以管理制度的完善引领教师参与实践。完善《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条例》,打造减负增效的有效课堂建立教学常规五环节管理、教研组效能、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学科教学质量报告等公告制度。改革校内督导制度,督学、教研人员、外校骨干(校长)、家长代表主持督导评估指导。(B)以校本培训的实施提升教学实践平台。重个性化、层次化和整体化,建立问题积累制度,记录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定期归纳,寻找资料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与反思,产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去尝试、去改进。(C)以校本教研的创新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研组建设尝试小组分散活动与大组主题活动结合、教师个别研修与外校合作交流结合等形式,以“问题、研究、实践”模式开展实践,加强对教学小现象、现实真问题的反思研究。通过个人尝试,同伴互助,总结概括,形成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供大家各自在实践中借鉴。(D)以评价体系的改革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教学评价围绕两个“度”开展研讨:一是是否关注课堂的“温度”,即学生舒展的状态;二是是否关注课堂的“深度”,即学生思维的状态。学生评价围绕两个“多”开展实践:一是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二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样性评价内容。(E)以学科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学实践质量。以骨干教师为引领,以教研组建设为中心,以青年教师为重点,努力搭建教学实践平台,积极研究绿色活力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抓好学科队伍建设,逐步形成骨干教师群体和特色学科。

(三)标志性成果

①结集《绿色活力课堂教学课例、案例集》。

②立项绿色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区级重点课题并有阶段性成果。

③结集《“慧教学”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汇集》。

④完善《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条例》。

 

项目四:《朝花夕拾》绿色创新团队行动——会创造

(一)目标

精细团队管理,形成“规划制-修炼制-展示制”的绿色创新团队培养模式。开发师德修炼和教艺修炼课程,提升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打造富有文化影响力、富有合作凝聚力、富有自主学习力、富有时代创新力的现代教师团队。

(二)主要内容与措施

1、制订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发展)规划。引导教师全面分析自我,树立专业成长的目标与意愿,通过自身进取、同伴互助、学校扶植及专家引领,向“合格型”、“多能型”、“研究型”、“专家型”等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而努力。

2、开发全员师德教艺修炼课程。(A)师德修炼,素养提升。师德是育人之基,是发奋前进的内驱力。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开展师德承诺、征集誓词、宣讲誓词——宣誓言,震荡心灵;以“十三五”师训为契机,形成教育家故事系列论坛校本课程——学故事,内化修养;以优秀评选为契机,开展师德标兵的评选表彰与宣传——扬先进,比学赶超。(B)教艺修炼,专业发展。教艺是立教之本,是教学改革的助推器。通式培训,循环开展:教育技术、普通话、三笔字等基本能力两年一循环,全员培训并考核;专题培训,定期开展:教育形式报告、学科专题报告、教育文件及精神等学习定期组织。学科培训,滚动开展: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组织各学科本体性知识培训与测试,如语文、英语学科的阅读与表达,数学学科的计算与运用等。

3、完善教师专业成长电子档案的管理。加强个人学习、成长资料的收集整理,让每个人在学习、创新的道路上留下清晰的成长足迹。通过抓典型示范引路,展示优秀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营造一个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相互学习的氛围,从而提升教育竞争力。

4、建立教师成长合作型共同体。依据教师专业成长目标和学校发展需求,建立教育 “伙伴关系”,促进教师工作的互生共长。从满足教师专业成长和合作育人的目标出发,建立四类学习共同体:一类是以学科、年级组之间的互动协商学习团队;一类是以课题组成员组成的课题研究团队;一类是签订互帮协议的 “伙伴”学习团队;还有一类是以专业成长不同层次目标共同构成的“学科(骨干)工作室”学习团队。

5、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团队。(A)创新研究团队:组建以课程领导小组和科研骨干为主力的团队,带头研究并积极参与《朝花夕拾》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开展课题的研究与指导、经验的梳理与总结,为实现科研引领课程、课程兴盛科研服务。(B)骨干引领团队:组建以区镇骨干和青年教师为主的结对团队,以点带面,盘活全体青年的干劲与能力,从而带动全员,形成一支朝气蓬勃、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C)咨询指导团队:组建以校长室、教导处和学科骨干为主力的团队,由“组室调研制”逐步向“学科组咨询制”转变,更富针对性和学术性。咨询指导组负责学科调研、并跟踪指导出现教学滑坡的级段与教师,促进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标志性成果

①完善教师修炼课程系列。

②制作特色教师、特色团队画册。

③区级优秀教研团队不少于5个。

④区骨干教师达2-3名,高级职称达15%以上。

 

第四部分  条线工作

一、学校管理

(一)目标

全区有知名度,市内有影响力;综合考核全区中上游水平。

(二)措施

1、《守信之歌》学校文化大全内化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景和自觉行为。2、《内部管理制度汇编》修缮补充。3、建立并逐步完善《教职工年度考核指标》。4、《献策》成为师生自主管理的有效平台。

二、师资队伍

(一)目标

特色教师有工作室;培养20%的全科教师,10%的区级骨干教师;80%以上的教师一专多能。

(二)措施

1、实施“KT”培训,以团队合作形式,提升教师的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2、构建“修炼课程”,从形式和内容上规范教育教学行为。3、培养全科教师和学科特色教师。4、建立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制度。

三、德育实践

(一)目标

成为5个以上区、市级学生体验基地;微格教育形成课题并有示范效应。

(二)措施

1、“一园、一区、十馆”内涵提升。2、微格教育形成经验辐射。3、“KT”培训落实全员“专业、管理、协作”专题探究。4、《朝花夕拾》课程背景下的乡土德育体验式教育研究有成效。

四、教学改革

(一)目标

完善《朝花夕拾》课程体系;10%的教师有教学风格辐射;绿色指标测试评价全区中上水平。

(二)措施

1、细化“童心导航、童智乐学、童行健康、童性逐趣”《朝花夕拾》课程的实施方案。2、实施“慧教学”战略,以案例、说课、观摩等形式形成智慧教学氛围。3、以品牌学生社团带动更多社团的形成和发展。

五、教育科研

(一)目标

形成《朝花夕拾》课程研究下的课题群,成果结集专著;确保3-5个区级及以上重点课题。

(二)措施

1、整体规划,建立《朝花夕拾》课程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案。2、科研室提供研究方向和子课题建议。3、建立科研学分制度,按照教龄段分层,作为年终教师考核(科研方面)的依据。4、出版研究专著及教师研究成果合集。

六、特色教育

(一)目标

《朝花夕拾》课程及“一区一园十馆”形成品牌和辐射效应;乡土文化、乡土科技、乡土游戏等主打项目成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有效载体。

(二)措施

1、乡土(民族)教育分类形成校本课程体系。2、园馆建设提升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3、校园文化功能布局逐步完善。4、“非遗”项目及学校文化内化师生教学行为,提升文化特色辐射效应。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一)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为实现规划目标、提高目标达成度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

(二)建立学校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审议、监督、评估等组织落实工作。

(三)建立并落实课题网络,分块、分线、分科、分层开展课题研究,确保目标措施的高质量达成。

 

二、制度保障

制定可行的评价指标和操作细则,实行规划实施过程的检查、评价制度,落实规划目标达成度的考核制度,以制度保障推进发展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

 

三、责任保障

以学校发展规划总体目标为统领,建立具体目标体系,健全部门条线、教师个人规划目标责任制,明确岗位目标与职责,并将目标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

 

四、监督评估保障

(一)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以教代会程序加强对学校及条线部门规划目标达成情况的监督评价。

(二)结合学校领导及中层干部每年的述职报告,客观评价学校发展规划的整体达成情况,并以教代会程序完成对规划目标达成情况的审议工作,提高规划实施的透明度。

 

 

 

 

 

 

 

 

 

 

第六部分  分年度目标措施及达成标识

一、学校管理

总目标

年度项目任务措施预设

达成标志性

 

 

 

 

 

 

 

 

以“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愿景,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构建绿色人文管理模式。

 

 

 

2016

1、学习领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理解规划实施战略意义,营造规划实施舆论氛围。2、形成三级规划体系,制定条线部门规划、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各年度目标与措施。3、制定规划评估体系,专家小组监督评估规划实施,及时调整、修缮规划。4、班子合作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榜样意识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效能;教师师表意识、关爱意识、奉献意识建设,提高教育效能。5、继续修缮《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1、部门、条线发展规划通过审查;2、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通过审查。

 

 

 

2017

1、健全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细化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电子档案。2、教职工内化管理意识,提出共性问题及解决意见。3、严格中层干部竞聘、述职、评议等考核程序及后备干部培养机制。4、特色鲜明的人文校园建设和教师风格建设。5、弘扬正气,典型事例捕捉和宣传。6、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1、通过中层干部和教职工考核办法;2、学校文化环境专家评估反馈。

 

 

2018

1、完善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指标评价的教师评价机制。2、民族文化校园环境深层次、人文性建设。3、校园教育资源功能及效率力求最大化。3、多方位搭设交流、宣传和典型树立平台,优化绿色校园人际环境。

4、党员、干部及骨干全局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下水意识建设,解决并创新分管具体问题。

1、绿色管理优化链式; 2、绿色团队

巩固发展。3、

学校文化形成品牌。

 

2019

1、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2、校园文化彰显中华经典、乡土风情、人文关爱等隐性教育特色。3、人人有管理项目,打造学校管理共同体。4、社团文化扩大外延并深入内涵,品牌社团建设。5、深化责任“首问制”。

1、完善《学校管理手册》;2、定稿印刷《守信之歌》文化大全。

 

 

2020

1、学校文化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化。2、师生风采永久性展示并计入学校历史档案。3、健全和完善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培养全能型、创新型干部队伍。4、优化有利于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和培养模式。

 

1、5年成果展示;2、特色学校有经典影响力。






 

 

 

 

 

 

 

 

 

二、队伍建设

总目标

年度项目措施预设

标志性成果

 

 

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发展意识与能力。开发师德修炼课程, 100%教师经历师德修炼课程;构建教艺修炼”课程,提升教艺水平。打造绿色优质团队。

 

 

2016

1、拟定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师德培育、专业培训等五年发展规划,规划KT培训。2、通过教职工年度考核指标。3、搭建骨干教师与教研员牵手结对平台。4、建立全体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制度。

1、考核指标执行;2、电子档案制定。

 

2017

1、修缮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构建较完整的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方案。2、完善“师德”、“教艺”修炼课程培训与考核。3、完善教师合作性共同体,打造团队影响力。4、培养全科教师和特色教师。

1、绩效修缮方案通过;2、课程试行稿编制。

 

2018

1、5年招聘15—20个左右教师岗位,重点在特色教师和薄弱学科教师。2、制作特色教师、特色团队宣传画册,表彰宣扬。3、举办合作性共同体的区级展示活动。4、区级骨干教师4名。

1、特色教师成果显著;2、共同体成效展示。

 

2019

1、引领学科团队发展,形成2-3项团队研究成果。2、完善“师德”“教艺”修炼课程培训与考核。3、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制度,继续评选并宣扬专业成长“奋进奖”。4、10%—15%的教师在区内有影响力。

1、学科团队成果展示;2、完善修炼考核制度。

 

2020

1、完善合作性共同体机制,形成2-3支初具影响力的品牌团队。2、完善“师德”、“教艺”教师培训校本课程各1项。3、修改完善“绿色创新团队”成长足迹集。4、硕士研究生达10%以上,高级职称达15%以上。

1品牌团队区内宣传;2、教育、学科领军人物宣传。






 

 

 

 

 

 

 

 

 

 

 

 

 

 

 

 

三、 德育工作

总目标

年度项目措施预设

标志性成果

 

 

 

 

聚焦绿色教育内涵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加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两纲”教育,打造学校乡土文化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

 

 

 

 

2016

1、构建乡土德育课程体系,开展课程德育一体化研究,遵循“坚持常态、注重内涵、凸显特色、健全长效”的原则。2、加强德育 “专业能力”校本培训,更新德育理念,形成微格教育共识。3、   “温馨教室”创建营造向上氛围。4、细化分年级微格行为准则,形成行规养成教育螺旋上升格局,微格教育与少先队争章整合品牌项目创建。5、着力家庭微格教育指导,宣传微格教育理念,形成特色教育合力。

1、乡土德育课程建构;2、创设微格训练场景;2、微格争章品牌构建。

 

 

2017

1、推进家长学校工作,加强家校合作,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2、加强德育 “管理能力”校本培训,提高服务质量,落实微格温馨承诺。3、制定班级“天天向上”行动计划,创新微格教育评价,推动班级管理特色的形成。4、完善“两纲”教育内涵保障体系,形成校本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5、彰显行为规范教育特色项目,完善微格行规教育德育校本教材。6、争创市行为规范示范校。

1、出台家长学校指导文本;2、争创市级示范校。

 

 

2018

1、落实家长义工、驻校办公、参与学校评议、参与重大事情决策备案等基本制度,家长参与《朝花夕拾》亲子活动。2、加强德育 “协作能力”校本培训,提高育德能力,优化互动共享空间。3、提炼“天天向上”行动经验,形成班级德育特色,培育区级班主任骨干教师。4、探索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成果,蝉联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示范校。5、完善“健康行动”计划,创建市健康促进学校。

1、微格训练经验交流展示;2、核心课题深层研究;3、市级健康促进创建成功。

 

 

2019

1、推进“爱嘉学子行动项目”,主题活动丰富。2、落实新一轮德育课题研究,注重目标化管理,确立家庭教育指导新方向。3、构建特色纷呈的班级文化,落实关注每一位学生行为养成的“阳光行动”。4、推进“两纲”乡土文化课程化学生实践体验,拓展完善学校德育校本教材。5、形成特色德育项目品牌。

1、文化推进交流;2、 “阳光行动”形成品牌。

 

 

2020

1、全面总结微格行规养成教育成果,结集“绿色微格”训练经验(案例)文集。2、推进创新微格行规养成教育机制,完善“绿色微格”德育工作机制,巩固学校德育特色。3、微格规范内化自身需求。

1“绿色微格”训练经验及研究集成;2、成果展示。






 

 

 

 

 

 

 

 

四、课程建设

总目标

年度项目措施预设

标志性成果

 

 

 

 

以人本为出发点,将校本课程融入国家课程,将乡土课程融入校本课程。完善绿色课程体系,研究绿色校本课程教学模式。重点在乡土文化课程化,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2016

1、课程理念的感知:生命的和谐交融,个性的自由绽放,流动的资源整合,文化的传承创新。2、制订“朝花夕拾”   课程规划,落实条线职责与相关责任人。3、分析课程发展优势,即师生双赢,乡土氛围,品牌提炼和项目研究。4、完善“绿色校本课程”项目资源。5、建立“绿色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设置,编写分项课程方案与教材。4、建立“绿色乡土课程”的评价体系。

1、框架形成全体共识;2、方案与教材编制;3、出台评价意见。

 

 

2017

1、重点三个层面的研究:绿色发展论、绿色服务论和绿色育人论。2、形成“绿色校本课程”管理网络机制。3、探索“绿色校本课程”教学模式。5、与雏鹰争章结合,构建“雏鹰”考章和“小明星”颁证体系,确立考章和颁证具体要求。

1、四个板块指标建立;2、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交流。

 

 

2018

1、依照课程目标,细化分解,形成低中高三级段的具体指标。2、“朝花夕拾”课程体系形成共识,并产生社会影响。3、完善校本教材、教学参考、课程方案。4、基地建设优化教育效应。5、品牌社团带动课程发展。

1、绿色校本课程链式结构显现;2、品牌社团有辐射效应。

 

 

2019

1、童心导航、童智乐学、童行健康、童性逐趣四个版块交互融合、互相渗透。2、积累“绿色校本课程”教学模式成果与学习过程资料,基本形成“绿色校本课程” 典型教学案例和学生小论文集。3、“雏鹰”考章和“小明星”颁证完善体系。

1、建立课程与争章整合体系;2、特色课程区级展示。

 

 

2020

1、“朝花夕拾”课程体系形成校本管理模式,乡土教育成为市级办学品牌。2、课程实施多维评价:对学生、对教师、对教研组、对课程。3、课程实施与研究总结与反思。

1、乡土课程特色研讨;2、课程文本资料系列化、经验化。






 

 

 

 

 

 

 

 

五、教学工作

总目标

年度项目措施预设

标志性成果

 

 

 

 

 

“绿色活力课堂”理念引领“慧“教学,经验形成并交流共享。构建绿色课堂教学模式群,探索绿色课堂有效教学体系。让每一个生命演绎童年的精彩。

 

 

 

2016

1、课程规划设计与顶层理论支撑。2、加强教研组建设,通过校本研修初步摸索“慧教学”绿色活力课堂,开展绿色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3、修订《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条例》,加强教学流程管理。4、以改进备课为突破口,组织绿色备课本评比和展示。5、绿色指标测试整体有新的提升。

1、“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课题群确立;2、流程管理贯彻实施。

 

 

2017

1、课程创新发展与教育资源利用。2、完善学科质量管理机制和监控体系,改革校内督导制度,深化年级组调研制。3、通过校本研修继续开展绿色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4、以改进上课为突破口,组织绿色活力课堂课例、案例征集。

1、专家调研,监控反馈;2、课堂与基地结合示范。

 

 

2018

1、课程体系架构与学生成长需求。2、形成比较完善的绿色活力课堂教学规范要求。3、以青年教师绿色活力课堂展示为契机,对绿色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进行阶段性的检验与反思。

1、活力课堂规范条文;2、共享阶段研究经验。

 

 

2019

1、课程个性实施与教师意识能力。形成比较科学的绿色活力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机制。2、以构建绿色活力课堂为主题的教研组展示活动。3、以骨干教师为引领,展示绿色活力课堂的构建进程。4、以改进辅导为突破口,组织绿色辅导教学小故事征集评比。

1、活力课堂管理机制完善;2、个性教学成果展示。

 

 

2020

1、课程实施回顾与经验分享总结。2、通过校本研修,提高教师构建绿色活力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形成绿色活力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和总结。4、以改进评价为突破口,组织绿色评价教学论文征集评比。5、品牌学科、品牌教师经验分享。

1、活力课堂研究结题结集;2、《朝花夕拾》课程规划整体改进。






 

 

 

 

 

 

 

 

六、教育科研

总目标

年度项目措施预设

标志性成果

 

 

 

 

 

 

深化“绿色教育科研”体系,围绕特色发展项目,形成“绿色微格训练”、“绿色校本课程”、“绿色课堂教学”、“绿色创新团队”的科研成果。

 

 

 

2016

 

1、拟定绿色教育科研“十三五”发展规划,期中以科研“学分制”激励教师积极探索研究。2、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在普及提高基础上,形成创新研究团队并进行梯队培养。3、规范各类科研课题管理,提升科研推广价值效应。4、做大做强核心课题,《朝花夕拾》课程链的研究形成框架并确立子课题。

1、 “绿色教育科研”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2、核心课题确立并力争区级重点课题

 

 

2017

 

1、扩充创新教育研究室成员,调整研究功能,提升研究水平。2、通过整体研究,形成《朝花夕拾》课程及教材的指导意见。3、部分案例示范整体课程及教学研究4、改版校刊、校报。

1、研究示范案例形成交流文本;2、出版区级杂志专辑1期。

 

 

 

2018

1、“学分制”考核细化。2、校级研究团队落实帮带任务。3、核心课题实践与研究行阶段性总结。4、推广部分阶段性研究成果,举办区级交流活动。5、完善科研日常管理,精心于各级课题的申报、结题、参评工作,立项市级课题、区级重点、规划课题。

1、 “绿色课堂教学”成果展示;2、立项区课题不少于5项。

 

2019

1、打造“绿色创新研究”团队的影响力,形成工作室品牌,支持研究团队个人出版教科研成果。2、修订“学分制”指标,提高研究要求。3、丰富教育科研课题群库,以供研究参考。4、形成教育科研成果集2册,为专著出版做准备。

1成立品牌教师工作室;2、结集成果集2册。

 

 

2020

 

1、形成“绿色教育科研”的精细化管理制度,树立“绿色创新研究”团队品牌。2、梳理提炼《朝花夕拾》课程实施研究成果,举办展示交流活动。3、形成“绿色文化”理念下的专著2部4、全面总结“绿色教育科研”五年工作,重点提炼有效和创新科研的成功策略,梳理不足与教训,为新五年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5、形成《朝花夕拾》课程的整体研究成果,参加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

 

1、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2、研究成果成果展示交流;3、出版专著2部。






 

 

 

 

 

 

 

七、办学特色

总目标

年度项目措施预设

标志性成果

 

 

 

 

 

以绿色文化为引领,

关注农村学校、农村儿童特色发展,《朝花夕拾》课程体系的实践载体和资源更加优化。

 

 

 

2016

1、 “朝花夕拾”课程品牌形成链式文化,并赋予新的内涵。2、各园馆提升教育和辐射效应。3、调整并完善项目学习和体验计划。4、修订乡土课程评价机制。5、建立“朝花夕拾”课程相关研究课题。6、优化乡土教育教师团队和学生社团。

1、项目建设与课程配套;2、课题确立与团队影响力。

 

 

 

2017

 

1、项目有领衔,基地有文化,研究有团队,实施有方案。2、完善乡土课程架构,探索教师考核和学生评价机制。3、基地对外辐射有现场体验、有材料学习、有经验模仿。4、初步形成富有生命力的课程管理模式。5、形成教师个性主张和学生探究特点格局。

1、扩大特色基地项目。2、课程及研究有经典案例和经验示范。

 

 

2018

1、对乡土文化建设作阶段性总结反思,重点在案例介绍和活动质量方面。2、基本形成可操作、利示范、有生命力的课程管理模式。3、教师团队特色文化活动丰富,教育主张践行有成效;学生社团文化活动丰富,自我梦想激励下健康快乐成长。4、实践与研究(探究)有阶段性成果。

1、基地对外开放100天以上2、乡土课程实施和研究阶段展示。

 

 

2019

1、“朝花夕拾”课程品牌项目式研究。2、乡土课程管理和教学模式研讨。3、校本项目融合校本研究,校本基地融合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融合国家课程。4、教师团队特色个性凸显,学生整体及学生社团文化彰显。5、“朝花夕拾”课程校本实施及研究总结准备。

1、区级办学特色研讨;2、课题研究(核心及子课题)整体成雏形。

 

 

 

2020

 

1、“朝花夕拾”课程体系成为推动学校发展和师生发展的不竭动力,“朝花夕拾”文化标识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2、园区基地建设推动学校整体内涵特色发展再论证。3、教师团队形成个性教学特色;学生综合素养和项目发展显示成长轨迹。4、乡土文化特色教育总结并综合展示。

 

1、5年特色教育综合展示;2、成果结集出版;3、专家引领下特色办学研讨。






 

 

 

 

 

 

 

八、后勤管理

总目标

年度项目措施预设

标志性成果

 

 

 

以绿色文化为引领,校园文化环境、主题文化设施、人文精神风貌等有质的飞跃。完善绿色教育背景下现代学校后勤管理制度,优化以人为本即和谐发展的学校后勤管理模式。

 

 

 

 

2016

1、学习学校五年发展规划,调整并细化岗位职责及各环节考核标准。2、完善校园安全制度及安全措施,定期检查整改。3、严格财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合理安排并公开经费使用,确保教育经费的规范运作。4、采用ETE软件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5、维护《朝花夕拾》园区并专项投资提升文化科技内涵。6、校园绿化环境美化和教育功能并存。7、为世界卫生大会参观点作精心准备工作。

1、修订岗位职责;细化考核办法;2、继续创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3、创市级花园单位。

 

 

2017

1、以制度、监控和考核杜绝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继续创建“平安校园”。2、严格财务规范制度,完善物品采购、保管和使用等管理制度。3、严格校产管理,部门、组室、班级、个人负责的校产与考核挂钩。4、校产移置遵循谁保管(分管)谁负责原则,责任明确,到位审查。5、一线评议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1、完善考核办法;2、师生满意率85%以上。

 

 

2018

1、调整完善门卫安全管理制度,职责与外包考核聘用挂钩。2、开源节流,重点控制节水、节电、节气、节纸。3、按标准要求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专人负责并日监控外包食堂运作。4、科学合理布局维护校园绿化,发挥教育的最大功能。

1、标配教学班25个;2、创“A级食堂”。

 

 

2019

1、完善各项安全应急预案的制订、实施、演练,调整方案并定期开展防震、防入侵、防火灾等各类紧急疏散演练。2、争取经费并加大专项投入,提升“一区一园十馆”的文化教育品味。4、完善校园网,实现校园网络学校、家庭、社区全覆盖,加强资源库建设,提高办学透明度。

1、校园网及信息技术邀请专家评审;2、调整特色馆;3、新建国学馆。

 

 

 

2020

1、提升后勤人员综合素质,形成后勤精细管理新模式。2、校园安保形成长效机制,完善学校、家庭、社区、公安联席会议制度,严密联席义工日联防组织。3、贯彻“课程建设先行,特色发展保证,贡献业绩倾斜”的经费重点布局。4、建设一流学习、生活、活动等环境设施设备,精细校园人文环境。

1、再创“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2、师生满意率90%以上。






 

 

 

 

 


Copyright @ 2017 上海市嘉定区徐行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嘉定区徐行镇勤学路58号   电话:

沪ICP备11021021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