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共建共享

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征文5

作者:徐行小学     更新时间:2018-01-07 20:59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作为一名初生牛犊的体育教师,刚从校园出来带着一张稚嫩的面孔,有着一颗眼高手低的自大之心,而正是在读书、实践中的这份“勤”使得自己明白应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大孩子”,才能使得自己的专业得到快速而扎实的成长,才能使得自己的各种习惯成为一种日常。所以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自身感受:

第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觉得,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充实与成长。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 “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学校为了让我们尽快地熟悉业务、完成角色转换,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初出茅庐的我觉得这种培训没什么意义,尤其是没有必要讲那些体育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只要多提供几堂精彩的体育示范课,让我们模仿就可以了。因为初次正式的完全承担体育课程教学,不懂得什么教学方法,面对教材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应该讲什么,应该怎么样调动学生,吸引学生,不熟悉教材,分不清楚重难点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自己当时特别希望老教师给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能“立竿见影”的做法或模式让我们参照,甚至照搬,否则心里就没有底。这样做果然省劲,一切都不必费心,教材的处理、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后练习的安排,等等,一切都照老教师的去做,无从下手的困扰没有了,每天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感觉是那样的轻松,那时的我以为教学就这样简单、容易呢。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了无趣味,除了少数几个学生能积极参与互动之外,部分学生基本上在开小车,经常东张西望,吹几声哨子依然不见有什么反应,然后自己就开始大声责怪学生。在带教师父的提示下,我们去听老师上课,他们课堂常规很好,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一样的内容,一样的讲解,为什么教学效果就相差这么大呢?我们的组长张老师语重心长地说:教师和教师不同,学生和学生也不一样,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再者,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和取舍。别人的教案和课例,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教学还是得有自己的东西啊。 
  一席话说得我茅塞顿开。我终于明白,干工作只凭热情是不行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需要心灵的介入。仅靠简单模仿不可能掌握教学规律,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学习与积累。不学习,心灵之泉就会枯竭,工作也就无“心”可用。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这个水源自己也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并有效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第二,“书海无涯勤涵泳”。“勤”是进步的基石,是成功的良药。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设想之外的事情发生,也会遇到课上一些调皮、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等类似的情况。但是当遇到一件事情时立马去客观的分析和解决,靠的就是一个字——“勤”,用勤融合反思和总结。同时善于总结、善于反思会成为一种习惯,会不知不觉地走进你的生活,影响并推进着你不断地进步和发光。比如在日常的实践中总结出的“以趣动其心,以言导其行;以情去贴近,用心去沟通;以趣激情,寓教于乐”的经验,在授课过程中会不停地在我的脑海里层现,源于勤于反思、勤于总结的缘故;又比如在家里整理东西、做饭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的说出一句——“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呢?”缺少了什么呢?就是这种习惯使得自己会主动去做很多的事情,更使得自己的业余生活也变得丰富而有趣。有人说:经验+反思=成长。我的成长体验就是不断地、勤奋地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第三,“勤能补拙,一分辛苦一分才”。读书使我深刻体会到,不能死读书,应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下来,进而分析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再从自身授课的角度着手看是否存在教学方法、辅助器材使用不当等原因。应将实践和学习紧密相连,将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更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达到提高学生课堂常规、学习兴趣和改善学生精神面貌的效果,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大孩子”。读书使我体会到,应将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中,使得生活变得更加幽默风趣。

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我们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可以好好掌握自己;我们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可以做到事事尽心……人生毕竟是自己的,始终坚信:“勤能补拙,一分辛苦一分才”,付出终究会得到完美的回报。一个人怎样看待、设想、规划自己的人生,他就将会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教师的成长之门只能由教师自己打开,别人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勤奋地、不断地学习和成长,逐渐地将自己的角色由胆怯、稚嫩转变为自信、大胆、娴熟,并将这种习惯永久的陪伴着自己,一起成长、一起发光。

 

                                                          徐行小学  李玲玲

 


Copyright @ 2017 上海市嘉定区徐行小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嘉定区徐行镇勤学路58号   电话:

沪ICP备11021021号-4  |